核心提示:
  寒冬時節,海上花園未見蕭蕭落葉,依然繁花似錦。
  地鐵1號線開工,2號線計劃年底開建,推進3號線和環灣線等前期工作,廈門正式邁向了“軌道交通時代”;島外崛起5大新城,啟動建設島外東部市級中心,構建環灣城市帶,加速“一島一帶多中心”空間結構形成,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比五年前擴大了一倍多,島內外一體化的藍圖開始轉化為現實;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郵輪母港的建設如火如荼,翔安機場力爭於2019年建成投用,規劃打造航空港新城,通往機場的快速路建設年內推進,廈門加快邁向區域性龍頭城市的步伐……
  如果把廈門視為一個不舍晝夜、跨越趕超的巨人,那如火如荼建設中的重點工程,就是這位巨人筆直挺起的脊梁。圍繞推進“美麗廈門”戰略規劃順利實施,今年廈門市確定安排重點在建項目238個,項目總投資604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798億元,其中島外項目160個,占項目數的67%。
  在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看來,跟往年不同,今年開工的幾個重點項 目對廈門具有戰略性、結構性的影響,利用10年時間建設形成新的廈門,對廈門的發展來說將是質的飛躍。
  大交通 撐起大廈門的骨架
  2008年9月1日,杏林大橋通車。一橋飛架,幸福相連。這是廈門第五條跨海進出島通道,更是廈門最長的跨海大橋。
  潛入海平面下約70米,自由從海底穿行而過。2010年4月26日,翔安海底隧道的通車實現了眾所期待的“穿海之夢”。作為廈門的第六條出入島通道,它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條海底隧道。從海上到海底的廈門出入島全天候立體交通格局由此形成。
  2010年4月26日,廈門的第一條高速鐵路福廈高鐵通車,“千里江山半日還”的願景得以實現,廈門也從此進入動車時代。
  進入2013年11月,市民翹首以盼的廈門地鐵1號線陸續開工建設,這項作為落實“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重大民生項目進入實施階段,也宣告廈門正式邁向了“軌道交通時代”。1號線計劃2017年建成投入試運行,2號線計劃今年年底開工建設,而3號線和環灣線等的前期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地鐵將從根本上改變城市的交通結構和通行效率,對廈門城市發展空間的擴展、功能結構的合理調整、中心城區經濟活力的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都有著重要意義。
  “通過這幾條地鐵線,就把大廈門的骨架搭起來了。”趙燕菁說,地鐵1號線實現了廈門城市的南北貫通,未來計劃延伸至同安,2號線則把廈門從東到西連起來,未來會往翔安延伸,再通過3號線、環灣線,大廈門的交通將變得更加便捷,島內外才能真正實現一體化,廈門人口分佈、產業分佈不均衡的局面才有可能改觀。此外,廈門第二西通道、廈蓉高速廈門段也被列入了今年的重點項目建設,廈門對外通道越來越多。
  另外,規劃用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翔安國際機場有望2019年建成投用,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0—200萬噸。這被認為對廈門的影響將大過地鐵,它能提升廈門的輻射能力和龍頭地位。“廈門現有的高崎機場運能已快滿足不了需求,即使新建的4號航站樓投入使用,也只能再撐上幾年,新機場的建設迫在眉睫。”趙燕菁說道。而未來機場周邊將崛起一座航空港新城,打造廈金自由經濟區、南安綜合產業區,廈門特區為之努力數十年的某些自由港政策,也有望在此落地。未來,地鐵、機場快速路、機場專線、廈漳泉城際軌道以及規劃中的新港口等配套直接銜接新機場,可以想象,這裡勢必成為整個區域的心臟,周邊也會被帶動發展成一個新城。
  新城崛起 縮小島內外城鄉差距
  從龍岩來廈打工的劉女士家住杏林,“以前,每次進廈門島內跟朋友聚會時,別人一聽說我住在杏林,都會驚呼‘哇,住那麼遠’,”而最近,很多島內的朋友都在向她打聽集美新城核心區周邊幾個樓盤的情況,“島外新城建設吸引了他們唄!”劉女士說,如今的集美新城一天一個樣,連她都快不認識了。
  特區建設30多年來,廈門的城市化進程一直走在福建省甚至全國前列。但廈門島內外的城市化進程卻並不平衡,尤其是島外的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落後於島內。
  2010年,以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四座島外新城全面開建為標誌,島內外一體化的藍圖開始轉化為現實,一大批項目進入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比五年前擴大了一倍多,四座嶄新的島外新城已經基本展現在世人面前。
  如今,廈門又新提出一個馬鑾灣新城。馬鑾灣新城經過十多年的積澱,發展時機已經成熟,它的定位要跟“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相銜接,將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城市”的最美城區。根據規劃,這裡將打造成更勝島內的生態宜居新城。
  大手筆、大投入的島外新城建設更助推了島外經濟的發展。在杏林經營廣告公司的馬先生說,借新城建設的東風,今年他的營業額有望較去年增加一倍,“島外大開發大建設,讓原本好像在鄉下打拼的人,更有奔頭”。
  “現在向島外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趙燕菁說,從目前的投資總量來看,島外的建設大於廈門本島,島外基礎設施、市政設施的發展為島內外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廈門將繼續優化城市發展空間,提升本島市級中心,新建東部市級中心,完善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區級中心,構建環灣城市帶,加速形成“一島一帶多中心”的空間結構。省人大代表吳麗冰表示,廈門島外新城規劃建設要制定配套政策,力促公共資源均等化,鼓勵和引導島內的優質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資源向島外新城轉移,增強新城吸引力,分流島內中心城區過大的人口密度。
  產業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引擎”
  一個城市的工業經濟要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占據掌控全局的制高點就勢在必行。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這樣的工業高地。
  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個典型。其主要產品——註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是世界上第一個和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由中國人率先產業化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利用一個產品啟動一個市場、利用一個市場創辦一個企業、利用一個企業創建一個基地、利用一個基地推動一個產業”,北大之路的發展路徑,也是廈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共同展望。“力爭至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加值貢獻達到40%以上。”在廈門經濟決策層為未來描繪的工業藍圖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無可爭議地占據了核心地位。
  在今年重點建設項目中,“促有效投資增長、助力轉型發展”成了服務“美麗廈門”主題的主線活動。建立“5+3”產業支撐體系,即以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優做精現代都市農業,以抓龍頭項目、打造園區載體、營造創新環境為主抓手,加快龍頭項目和產業園區載體建設,加快軟件園三期、火炬同安擴區、總部經濟區、海西商貿會展中心及物流基地、本島文竈-蓮阪商圈、海滄生物醫葯園區、兩岸金融中心核心區等產業園區建設,吸引帶動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落戶,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未來幾年,這無疑將成為推動廈門又好又快發展的又一個強勁引擎。
  (原標題:大手筆投入 挺起美麗廈門的脊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18evig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